堿地變豐田 荒野變綠洲
——十四師二二五團大力開展土地鹽堿地治理項目
走進十四師二二五團鹽堿地治理工程項目基地,工人正在將一塊塊石頭堆砌在排放管道終端的斜坡上。
在鹽堿地治理工程項目現場,工人正在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——堆砌。
“現在正在進行暗排的最后一道工序,也就是襯砌,防止農田堿水從管道排放之后,將排堿渠的護坡毀壞?!倍鍒F鹽堿地治理項目負責人翟耀武介紹道。
鹽堿地治理工程項目現場。楊袁鑫 攝
土地鹽堿化治理,改良土壤環境,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農、林、牧、水業所關心的問題。二二五團地處南疆,由于氣候、地形、地質條件、水動力和土壤地質等原因,土地鹽堿化程度嚴重。2021年起,二二五團始終將土地鹽堿化治理作為重要工作之一,大力開展實施鹽堿地治理項目。
改明排為暗排 變漫溉為滴灌
在二二五團各田間地頭,大約每隔30米就能見一個高出地面約半米的黑色井口。
鹽堿地治理集水井。
“這種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用來打水的井,而是一種排鹽堿的重要裝置。它可以將地下過濾管道中的水集中起來,然后匯集到集水管線,最后匯集到支排里去,這就達到了洗鹽、治堿效果?!倍鍒F鹽堿地治理項目監理丁鵬樟說,“鹽堿渠屬于明排,而集水井屬于暗排工程,明排最大的缺點就是占耕地面積太多,有的占到20%,而暗排占用土地小,吸水管就埋在地下,地表還可以耕種,這樣就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了?!?/span>
鹽堿地治理工人正在安裝集水井井蓋。
長期以來,新疆鹽堿地治理利用主要是通過水壓鹽、大水洗鹽來降低土壤的鹽堿含量,但是在水資源短缺的南疆地區,大水漫溉對水的需求量大,而且也會導致土底水位上升,使地下鹽分上升到地表。
為了緩解土地鹽堿化程度,近年來,二二五團變大水漫溉為節水滴灌,在保證農作物根區高度濕潤的同時降低作物對鹽分敏感度,根部滴灌的方式可以將鹽分被推向根區邊緣,從而防止根系周圍高鹽度造成的危害。
二二五團種植的冬小麥。江宇 攝
二二五團種植的青貯玉米(資料圖)。江宇 攝
把鹽堿地“冬天白花花”變成夏天“綠油油”。一年多時間,二二五團的鹽堿地治理初見成效,地下水位上升得到控制,農田平整,灌排通暢。以前的鹽堿地遠遠望去像是鋪著一層白色的雪,寸草不生,一片荒涼?,F在的鹽堿地種上了羊脂籽米、冬小麥和青貯玉米等農作物,呈現出一片綠油油,生機盎然的景象。
荒野變綠洲 荒地變林園
近年來,二二五團不斷植樹造林、種植苜蓿牧草等,改良鹽土改善農田小氣候,減低風速,增加空氣溫度,從而減少地表蒸發,抑制返鹽。如今,一片片縱橫交錯的楊樹林,一棵棵高高挺立的白樺樹,一塊塊充滿希望的綠色田野,在這片土地上續寫“綠色奇跡”。
二二五團道路兩邊的林帶(資料圖)。陳陽陽 攝
沒有無用的荒地,只有潛在的資源。土地鹽堿地治理對于擴大耕地面積,促進農作物增收增產具有重大意義。據了解,二二五團本身耕地面積就不多,鹽堿地占比耕地面積高達到60%,因此,鹽堿地的治理,對于穩定農業生產、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二二五團一連鹽堿地上種植的冬小麥。楊袁鑫 攝
二二五團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沈勇說:“近兩年來,我們總共投入了1500余萬元,完成了全團約2萬畝鹽堿地治理,今年,我們還將計劃投入1000余萬元,對剩下的一萬畝地也進行治理?!?/span>